行业资讯
你是否了解冲压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步骤
收集和分析设计原始数据
(1)冲压件的产品图及技术条件;
(2)原材料的尺寸、规格、性能和供应条件;
产品生产批量;
工厂现有冲压设备条件;
(5)工厂现有的模具制造条件和技术水平;
(6)其他技术资料等。
2.产品零件冲压工艺分析与审查
冲压工艺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,即冲压件的结构形状、尺寸、精度要求和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。
制定冲压工艺方案
通过分析计算,确定冲压加工的工艺性质、数量、排列顺序、工艺组合和定位方法,确定各工序的形状和尺寸,安排其他非冲压辅助工序。
工艺性质的确定
冲压件的工艺性质是指零件所需的冲压工艺类型。
冲压工艺的性质应根据冲压件的结构形状、尺寸和精度、变形规律和一些具体条件的限制来确定。
a.一般来说,工艺性质可以直观地从零件图上确定
b.对零件图进行计算、分析和比较,确定工序性质
c.为了改善冲压变形条件或方便工艺定位,需要增加附加工序
d.有时为了节省材料,也会影响工艺性质的确定。
(2)确定工序数量
a.批量生产的大小
b.零件精度的要求
维修过程是保证工件精度的必要过程。
c.工厂现有的成型条件和冲压设备条件
d.工艺的稳定性
适当降低冲压过程中的变形程度,避免在接近极限变形参数的情况下进行冲压加工。
工序顺序的安排
冲压工艺顺序的安排主要取决于冲压变形规律和零件质量要求,其次考虑操作方便、空白定位可靠、模具简单等。
a.弱区必须先变形,变形区应为弱区
b.工艺成形后得到的符合零件图要求的部分,在以后的各个工序中不得再变形
c.孔工序的安排原则
①所有孔,只要其形状和尺寸不受后续工序的影响,都应冲出平板毛坯。
②孔的位置会受到后期工序变形的影响,一般应在相关工序完成后冲洗。
③精度要求高的孔和有位置要求的孔,应在成型后冲洗,其余孔可根据情况提前冲洗。
④零件上的大孔靠近小孔,应先冲大孔。
⑤先落料后冲孔。
d.弯曲件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
一般先弯外弯角,后弯内弯角,
e.在不同位置冲压时,工艺顺序的安排应根据变形区域、模具结构、定位和操作的难度确定
工艺组合的选择
工艺组合的实现程度和组合程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生产批量、形状尺寸和质量精度要求,二是考虑模具结构、模具强度、模具制造维护、现场设备能力等。
a.从零件的形状、尺寸、精度、模具结构和强度等方面考虑工艺组合的可能性;
b.从模具制造维护能力和现场设备能力考虑工艺组合的可行性。
(5)工艺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法的选择
a.选择定位基准
①基准重叠原则-尽可能重叠定位基准和零件设计基准
②基准统一原则
在不同模具上采用多工序分散冲压时,每个工序应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定位基准。
③基准可靠性原则
b.选择定位方式
基本的定位方法有三种:孔定位、平面定位和身体定位。
(6)确定冲压工序件的形状和尺寸
a.根据冲压工艺的极限变形参数,确定工序件的尺寸
b.工序件尺寸应保证金属在冲压变形过程中的合理分配和转移
①在以后的各个过程中,已形成的部分不能发生变化;
②在以后的各个过程中,被成形部分分隔开的内外待成形部分,所有这些都需要保证材料在各自范围内的分配和转移
c.工序件的形状和尺寸应有利于下道工序的冲压成型
d.工序件的形状和尺寸应有利于保证冲压件的表面质量
①多次拉深的工序件圆角半径不宜过小;
②采用锥面逐渐成形法或锥面一次成形法,可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。
e.工序件的形状和尺寸应满足模具强度要求